6月3日,一年一度的ASCO肿瘤盛会在美国芝加哥正式开幕,此次ASCO大会,各癌种呈现多样发展:肺癌集中于难治靶点的突破但乏新药;乳腺癌为本次魁首,精彩研究最多;消化道肿瘤贡献了两大经典研究,颇具临床意义;泌尿肿瘤新药并起,发展迅速。
肺癌
1.肺癌KRAS靶点领域:在去年迎来AMG510首款靶向药物上市后,此次ASCO首日,再次惊爆新款药物MRTX849小分子口服抑制剂的优秀战绩。在既往接受PD1/PDL1免疫和化疗治疗的KRAS G12C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43%的有效率、80%的疾病控制率,75%的起效患者肿瘤缩小>50%。中位起效时间1.4个月,疗效持续时间8.5个月。中位PFS6.5个月,中位OS 12.6个月。颅内有效率33%。
2.EGFR 20ins靶点:在上市了JNJ6372和TAK788两款药物后,此次ASCO再现有效新药,一款EGFR不可逆口服抑制剂CLN-081,在1/2期研究中,采用不同梯度剂量治疗EGFR20ins晚期肺癌患者,有效率为38.4%,疾病控制率为95.9%,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10个月,整体与JNJ6372相当,在20ins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期待后续更成熟的结果。
3.CHRYSALIS研究:采用JNJ6372治疗初治、既往未接受MET抑制剂治疗及既往接受过MET抑制剂治疗的MET14突变肺癌患者,三类人群的有效率分别为57%、47%、17%,三组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1%、53%、58%。中位PFS为6.7月。
4.CHRYSALIS-2研究:采用EGFR/MET双抗药物Amivantamab联合三代TKI抑制剂Lazertinib治疗奥希替尼和化疗耐药患者的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为33%,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9.6月,中位PFS为5.1月,中位OS为14.8月。同时亚组分析显示,在既往接受过1/2代EGFR-TKI+奥希替尼+化疗的人群中,有效率更高,高达36%、39%。
5.肺癌新迎新靶点NRG1:此次ASCO公布了Zenocutuzumab,一种HER2/HER3的双抗药物在NRG1+实体瘤中的临床疗效。获得了34%的有效率和9.1月的中位DOR时间,在肺癌患者中获得了35%的有效率,有望将这一靶点推向临床实际应用。
6.TACTI-002研究:LAG3单抗+K药挑战一线晚期肺癌,有效率37%。
7.荟萃研究:此部分人群1+1=1,PDL1≥50%肺癌一线单免即可。
8.COSMIC-021研究:药+卡博替尼治疗免疫经治晚期肺癌患者,有效率19%。
9.checkmate816研究:免疫新辅助再证其在IIIA-IIIB期患者的临床价值。
乳腺癌
1. 乳腺癌新靶点HER3诞生,加上针对HER2乳癌的DS-8201和针对三阴乳癌的SG(TROP2靶标),ADC型药物在乳癌形成了全面突起局势。
2. TROP2靶点ADC乳癌III期数据公布:结果显示,主要终点PFS分别为5.5:4.0个月,HR=0.66,P=0.0003。ORR分别为21%:14%,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4%:22%。
3.PALOMA2研究:帕博西利联合来曲唑对比来曲唑单药治疗既往无AI内分泌药物耐药的晚期初治ER+/HER2-乳腺癌患者的最终OS 53.9:51.2月,HR=0.756,P=0.3376,未见统计学差异。
4.MAINTAIN研究:对于既往使用过其他CDK4/6抑制剂耐药后,分别采用瑞博西利+更替的内分泌药物或单纯的更替的内分泌药物。结果显示,前者可以为患者获得更长的PFS,分别为5.29:2.76月,HR=0.57,P=0.006。
5.DESTINY-Breast04研究:研究纳入了HER2低表达(IHC1+或IHC2+但ISH-)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接受过至少1-2线的系统化疗,以2:1比例随机分配至DS-8201治疗组或医生给予的传统后线化疗,主要终点为PFS。结果显示,两组PFS分别为9.9:5.1月,HR=0.50,DS-8201相较化疗减少了50%的疾病进展风险,具有明确统计学差异,P<0.0001。两组的OS是23.4:16.8月,HR=0.64,P<0.001。
6.FAKTION研究:研究初期纳入了经AI治疗失败的ER+HER2-的晚期乳癌患者,分别接受AKT抑制剂capiva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或单纯的氟维司群治疗,结果显示在ITT人群中未见PFS的统计学差异,但如果筛选出PI3K/AKT/PTEN通路异常的人群,capivasertib联合氟维司群可以获得明确的PFS优势12.8:4.6月,HR=0.44,P=0.0014;及OS优势39.8:20月,HR=0.46,P=0.0005。
消化道肿瘤
1.DYNAMIC研究:对于II期采用R0切除的患者,以血液ctDNA的阳性以及传统的临床病理分期分别来指导是否开展术后辅助治疗,2年的无复发生存期RFS为主要终点。结果显示,两组的2年RFS相近(93.5%:92.4%),但通过ctDNA开展的术后辅助患者率明显低于传统标准(15%:28%)
2.NOTABLE研究: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有效提升晚期胰腺癌OS。
3.PARADIGM研究:在既往的研究中,我们就已经发现结肠癌的发病部位影响其治疗选择,带来不同预后。本研究进一步确证右半贝伐、左半EGFR单抗的用药选择。
泌尿肿瘤
1. RC-48多项研究:RC-48是一款针对HER2靶点的国产ADC型药物,已经在胃癌获得适应症。此次以3项研究探索了其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价值。不仅单药获得了50.5%的有效率,同时与PD1联合获得了71.8%的增值加效。
2. EV-301研究:EV是针对nectin-4靶点的ADC型药物,此次公布的24个月随访数据显示,EV相比传统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晚期经治尿路上皮癌的总生存(12.91:8.94月),HR=0.63,P=0.00015。
3.QUILT3.032研究:采用IL-15激动剂N-803联合卡介苗治疗卡介苗治疗无反应的原为或乳头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完全缓解率71%,中位疗效持续时间26.6个月。
4. COSMIC-021研究:采用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一线铂治疗不耐受、一线铂治疗耐受及免疫经治的二线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获得了一定的有效率(20%、30%、10%)。
5. 依维莫司作为肾癌术后辅助,未能提升RFS和OS!
肝胆肿瘤
1. FGFR靶向药物在胆管癌的蓬勃发展。
2. FOENIX研究:Futibatinib治疗FGFR2异常的肝内胆管癌,41.7%ORR。
卵巢癌
1. ADC在女性肿瘤的开发:卵巢癌此类药物的靶点目前较为明确的是FR-a和间皮素。
2. 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的维持治疗:一线使用PARP抑制剂对于患者的复发有明确的延长,且该延长不区别于是否有BRCA突变或HR突变,与铂敏感与否的临床行为有关。
血液肿瘤
1.MD Anderson开展的III期SHINE研究:依鲁替尼+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成就套细胞淋巴瘤新一线方案。
2. 5F9005研究:CD47单抗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MDS,CR率32.6%!
全国共有49家实验室报名参加,其中45家提交有效结果,仅23家通过评价活动,通过率为51.1%。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近日于线上顺利召开,会上专家学者们对2020CSCO消化道肿瘤指南更新做了总结,近几年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在新版指南中地位突显,地位相较于旧版指南有所提升。
由伯明翰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英国临床试验小组领导的一项开拓性的肺癌研究强调了下一波精准医学研究,特别是治疗基因组复杂癌症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