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部《非小细胞肺癌MET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中华病理学杂志》正式发布。本次《共识》聚焦MET 14跳突、MET基因扩增和MET蛋白过表达这3种主要的MET异常形式,针对临床意义、适用人群、检测方法及路径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形成7条共识;同时,《共识》还对常见送检样本类型与处理、检测报告规范进行了介绍。本次《共识》的出台将为临床进行规范的MET检测提供指导,推动MET抑制剂精准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最终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共识1:MET 14跳突是晚期NSCLC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是筛选MET抑制剂靶向治疗获益人群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共识2:MET基因扩增是NSCLC的原发驱动基因变异,也是EGFR-TKI和ALK-TKI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作为晚期患者耐药后联合靶向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临床应重视MET基因扩增检测。
共识3:MET蛋白过表达在NSCLC MET抑制剂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指导价值,不同患者人群的获益阈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共识4:晚期NSCLC患者强烈推荐进行MET 14跳突检测;晚期初治和EGFR-TKI耐药后NSCLC患者推荐进行MET基因扩增检测。
共识5:MET 14跳突可使用逆转录即时荧光定量PCR(RT-qPCR)、DNA二代测序或RNA二代测序进行检测,不同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必要时可相互验证或补充检测。MET 14跳突位点形式多样,临床检测和判读中需特别注意。
共识6:MET基因扩增可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二代测序进行检测,FISH是检测MET基因扩增的金标准,二代测序检测MET基因扩增尚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共识7:晚期NSCLC MET检测首选肿瘤组织/细胞学样本,采用包括MET的多基因联检平台(RT-qPCR或二代测序)检测MET 14跳突,DNA二代测序检测结果阴性时,可考虑采用RNA样本补充检测;晚期NSCLC患者尤其是EGFR-TKI耐药后患者推荐FISH检测MET基因扩增。当组织/细胞学样本不可及时,可选择液体活检样本进行MET 14跳突的检测。
全国共有49家实验室报名参加,其中45家提交有效结果,仅23家通过评价活动,通过率为51.1%。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近日于线上顺利召开,会上专家学者们对2020CSCO消化道肿瘤指南更新做了总结,近几年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在新版指南中地位突显,地位相较于旧版指南有所提升。
由伯明翰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英国临床试验小组领导的一项开拓性的肺癌研究强调了下一波精准医学研究,特别是治疗基因组复杂癌症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